五五世纪- - (中国)百度搜索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全面“通关”!相约香港 ,不见不散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3日上午主持记者会时表示,香港与内地2月6日起全面“通关”,市民可随意 、随时出行 。

  明晰具体要求,助你往返无忧 !

  一、增加开放口岸不设人数限额

  2月6日起香港将开放全部陆路口岸 ,即在现在基础上加开罗湖口岸、香园围/莲塘口岸、落马洲/皇岗口岸提供旅检服务 。沙头角口岸 的货运服务亦恢复 。届时 ,所有口岸不设限制,无需预约,随意出行 。

  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 ,4个重开的陆路口岸开放时间与疫情前一样 ,罗湖由6时30分开放至凌晨零时 ,皇岗、落马洲24小时开放 ,莲塘/香园围口岸开放时间为7时至22时 ,所有旅检私家车服务全面恢复,沙头角口岸恢复货运由7时开放至22时。

  二、取消核酸检测要求 没有接种疫苗 的海外旅客亦可前往香港

  2月6日起,取消出入香港前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的要求 。澳门来港不需要进行快测。

  但对于海外及台湾地区入境香港的快测要求 ,李家超表示 ,由于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会有更多人员往来,为减低风险 ,海外及台湾地区入境人士的快测要求会维持一段时间 ,观察后再作检视,但 是会取消由海外入境非香港居民 的疫苗接种要求 ,即未接种疫苗 的海外人士也可入境香港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与内地2月6日起全面“通关” 。陈永诺 摄

  三、分阶段恢复跨境学生面授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当日 的记者会上表示 ,2月8日起将有序恢复跨境学生面授课堂 ,会分两阶段实施,即2月8日中学先恢复 ,2月22日再扩至小学、幼儿园和特殊学校。他指出,分阶段是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的自理能力 、跨境 的需要,香港教育局会继续与相关部门、学界 、校巴联系并提供支援 。

  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特区政府会为跨境学生提供便利过关服务,教育局会经学校通知家长各出入口岸管制站清关安排及交通配套 ,各部门会尽快处理校巴服务申请。另外 ,为让跨境学生尽快适应面授课堂 ,特区政府已设立“校园复常好精神”专页 ,为学校及家长提供锦囊 、资源包及短片等。

  “通关”让香港“活起来”

  2023年1月8日起 ,香港与内地实施首阶段“通关” 。翻查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1月8日出入境旅客流量统计数字 ,当日共有46098人入境香港,比“通关”前一日增加了近三成。当日由香港出境的则有62409人,比“通关”前一日增长了1.4倍 。

  当时为减低交叉感染风险 ,从香港入境内地 的人士须持有出行前48小时内 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

香港尖沙咀一带游客明显增多。(资料图片)李志华 摄

  截至今日 ,该措施实施已近一个月,适逢春节返程和学生开学,来往香港和内地的人员有所增加。根据香港入境处数据 ,仅自今年1月21日除夕至25日初四的5天新春假期期间 ,就有共41.7865万人次旅客来港 ,离港则有54.2610万人次,反映香港正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

  李家超亦在2日出席香港大型宣传活动“你好 ,香港!”启动礼时表示 ,自香港与内地在今年1月8日恢复首阶段“通关”后 ,香港商业 、零售、餐饮已动起来,下周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 ,会广泛提振人文交流,全方位向世界以及内地推广香港,相信2023年的香港更繁盛、更精彩 ,市面更活跃 。

  香港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向来被认为 是‘购物天堂’ ,除了香港本地市民消费 ,外来旅客消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他解释指,香港零售业三分之一要依靠来港旅客消费 ,“疫情前,一年差不多有6500万人次 的入境旅客,当中有近八成是内地旅客。”疫情之下 ,内地旅客访港的数量几乎“清零” 。

  在邵家辉看来,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的安排对于疫情三年里生存情况非常艰难的香港零售业而言 ,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业界非常欢迎,相信随着来港游客的不断增加能带动整个零售行业 ,很多商铺都开始有计划地增聘人手,补充货源 。尖沙咀一带人流明显增加,已经能见到不少内地旅客购物 。”邵家辉对今年香港零售业表现非常乐观,相信不久之后生意可回复至疫情前 的情况。

众多内地旅客搭乘高铁来港。(资料图片)李志华 摄

  “ 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告诉记者 ,农历新年期间,内地访港人数未出现明显的“V”字反弹 ,“今次取消核酸检测可以说 是真正打开‘复苏旅游业之门’ 。相信全面‘通关’后旅游业界整体气氛会有所好转 ,短途消费旅客量会首先出现增长,下一步主要 是推进放宽内地旅行团的签注。”

  姚柏良表示,香港旅游业仍然处于复苏的起步阶段,重新吸引旅客到香港 ,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让大家看到香港 的优势 ,香港不只是‘美食之都’和‘购物天堂’,香港的历史文化和新基建都 是很有吸引力的。”姚柏良表示,香港下一步要“多宣传”“多包装”“多推广”,做好深度游路线 。

  “希望今年游客生意可回复至疫情前五至六成。”姚柏良指出 ,现在业界在人手和资金上都有压力,“春节后 是传统旅游淡季,现时放宽不会出现旅客量猛增的情况 ,香港承载能力可以应付 。但随着旅客不断增加,例如航空、酒店和旅行社等都需要增加人手 ,希望特区政府深入了解业界情况,提供一些适切的政策支援 ,协助业界尽快恢复活力。”

  文字记者 :戴小橦

  摄影记者:李志华 陈永诺

  视频记者 :范思忆 梁源

  • 五五世纪

    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

      作者:朱浒(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 的独特作用 ,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 的知识体系 。要以中国为观照 、以时代为观照 ,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 、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历史学 是对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 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和历史科学,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 。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殷切希望。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 ,为中国历史学 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明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

      中国 的历史编纂和研究历经数千年从未间断,形成了自身 的独特传统,有力赓续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传承。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在西方学术体系 的冲击下 ,中国史学走上了曲折 的转型之路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广泛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研究成为中国学界独立探索历史学知识体系 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更为完整 的历史学知识体系,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在为新中国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凝聚奋进力量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深入探讨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落伍 的原因 、中国自近代以来追赶现代化的历程等问题,揭示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这些研究,对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起到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

      然而,自20世纪末开始 ,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研究的指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出现弱化。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未能彻底克服教条化倾向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兴史学流派的传入 。这些新兴史学流派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创新了史学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不过有些所谓新兴史学研究,其关注点多集中于语言游戏和观点翻新 ,导致以挑战和解构主旋律 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 。此外,日趋析分 的学科建制 ,导致历史学体系分化比较严重,碎片化态势亦呈加剧之势。学科体系 的规范化固然对很多学科 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不过也需要提防由此造成的学科壁垒问题 。就当前历史学学科建制而言,中国史内部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各守一块阵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也都越来越强化自身范围;至于世界史和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后更倾向于自成一体 。如此分化 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使得历史学内部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鸿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历史学 的研究领域被窄化、致用功能被削弱。历史研究 是一切社会科学 的基础 ,在经济学 、政治学、法学 、新闻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之下,都设有开展各自专史研究的二级学科,对于各自一级学科都具有极强的理论支撑作用 。要开展这类专史研究,必然需要扎实 的史学功底 。可是,现行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很难对这些专史领域给予一个恰当 的位置,而各社会科学的专史从业者又往往缺乏史学基本功训练 ,从而使这些专史研究容易出现重复劳动而水平提升有限的状态 。一方面 ,国家和社会急需这些专史研究推出高水平成果作为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 ,现行历史学体系和社会科学体系都很难独立产出相应 的高质量成果 、培养出相关优秀人才 。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这既 是中国历史学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反思和批判西方知识体系文化霸权 的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该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 、把握当代 ,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的思路 ,着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大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

      第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注重经世致用,充分体现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的主体性 、实效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 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 。中国有独特 的历史、独特 的文化和独特的国情 ,必须坚持中国 的主体地位 ,避免流为西方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的分支和跟班。历史研究也不是象牙塔里的不问世事之学,而 是有强烈致用意识和功能的学问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和毛泽东等革命家 的诸多经典著作中,一再展示了历史研究是认识 、解决现实问题 的重要手段。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性 ,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对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离开历史研究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深切阐明的 。

      第二 ,弘扬传统 ,夯实基础 ,充分体现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继承性 、民族性 。重视历史 、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大优良传统。海外史学体系的认识论前提深深浸透了西方中心论,并非历史学研究 的必然模式 。事实上 ,我国本土深厚的史学传统对史学研究 的深入和史学人才 的培养具有独到 的价值。老一辈史学家坚持以“四把钥匙”即职官 、地理、目录、年代 ,作为史学研究入门 的门径,至今仍 是不易之理 。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社会形态论的认知理路, 是破除碎片化研究的有力武器。这种培育厚重基础和宽阔理论视野 的思路,无论对中国史还 是世界史、考古学,都有助于分辨学科基本功和专业方向的差别 ,打好研究基础 。

      第三,放宽视界 ,与时俱进 ,充分体现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的原创性、时代性 。历史学虽然处理的 是已经消逝的过去,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都承认“让历史告诉未来”所包含 的合理性。历史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走向社会 的专业 。特别是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 的伟大变革,亟须提炼出具有学理性的新理论 、新见解,概括出有规律性 的新经验。观察历史 的中国是观察当代 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 。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 ,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 ,在对历史 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因此,如何深入认识和总结我国从历史到现实的发展道路,如何从人类文明新形态 的角度出发 ,来领会和把握这场伟大变革 的深远意义 ,都是当今历史学不可回避的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实践出发,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 、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中国问题,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

      第四,立足本位,博约专精,充分体现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专业性。唯有“整合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才能“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 。当前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开展,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 、新兴学科的兴起 ,也成为历史学必须面对的潮流 。如何为这些新兴领域开辟必要 的发展空间 ,是历史学能否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面,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历史学 ,才能与其他许多学科开展深入且广泛 的合作研究。诸如边疆史、民族史 、宗教史 、中外交流史和国际关系史等领域,都是富有现实意义 的重要领域 ,也迫切需要展开学科交叉研究。甚至自然科学 的发展,也不能缺少对自然科学史 的深入把握 。可以肯定 ,这一方面有助于大力提升历史学的学科价值 ,另一方面也对历史学 的专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之,包括历史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 、精神品格 、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 ,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 ,发思想之先声,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 、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06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